生活點評, 閱讀過後

《老闆客戶都點頭的數字說服力》讀書心得:數據不難,重點是假設與分析邏輯

老闆客戶都點頭的數字說服力》這本書從一個實際的職場分析案例開始,也就是很多人在職場上會遇到的問題:「最近半年業績下滑怎麼辦?原因是什麼?我們可以怎麼提升業績?」。

在書中,你會看到依照「直覺」做分析,以及用數據思維釐清步驟的分析差異,作者也會一步步的透過每個章節的介紹,完整剖析數據分析的整體架構,包含了釐清問題、建立假設、找問題是什麼以及問題為什麼會發生以及解釋結果。如果你常常迷思在資料海裡,如果你覺得分析很困難,如果你覺得自己好像沒辦法有清晰的分析架構,那是一本適合當作入門的分析書。

這篇文章來分享幾個我喜歡的書中觀點,也搭配我自己的職場實例跟想法跟大家分享。

一、為什麼要用數據說話?聚焦問題、避免主觀

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第二個故事(Story2),這個案例是這樣的:

主管:「你負責的區域現在的問題是什麼」

下屬:「是的,銷售業績從半年前就急遽下降,表現不佳。這段時間我們一直積極在店內促銷新商品,但似乎促銷沒有效果。另外,區域中的北部門市比南部門市的狀況來的更糟糕。來客數在減少,業績也下滑了。」

主管:「你可以用數字說明嗎?」

看到這裡,你想有過為什麼這位主管會請下屬用數據說話嗎?原因是從下屬回答的句子當中,參雜了很多他的主觀結論,以及我們無法透過他的描述,了解目前的客觀事實是什麼,所以主管可能就沒辦法掌握現況長什麼樣子,以及後續的行動方案應該從哪邊著手。

例如:「從半年前急遽下滑」這句話,下降多少銷售業績叫做急遽下滑?和什麼基準相比急遽下滑?是跟去年同期比?跟今年上半年比?還是跟上一個月比較下滑?比較基準的不一樣,都會影響到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,就以時間軸比較趨勢的不同來說,如果是跟去年同期比較下滑,我們可能可以從跟內部比較,了解今年去年同一時期是否有活動差異?今年與去年的銷售產品是否有所不同?也可以以外部比較的角度出發,深度了解去年跟今年的市場景氣,競爭對手的動態,來了解今年去年的銷售業績差異原因。但如果是跟上半年或是上一個月比較,我們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:有沒有月份天數的差異?有沒有月份間淡旺季的差異等。

所以啊,從作者書中提到的這個例子,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到「用數據聚焦討論核心」的重要性,這也是一個我們可以跟身邊同事拉開差距的好方法。想想看,如果你的同事只能報告到「業績開始往下滑」,而你卻可以說出「業績跟去年同期下滑,下降10%,主要下降在……」,是不是瞬間就能讓老闆聽懂,而且看出你們的差異度了呢?

二、別把數據分析想的很有距離

一聽到數據分析,你有什麼印象呢?我最常聽到的形容詞是「聽起來好像很難」、「感覺我沒能力做到」、「我數據很爛耶,我應該做不來」,但其實不然,我常常會說,數據分析其實不難,簡單來說是一門找問題、定基準、比大小、看趨勢的學問,重點不是數學計算能力,而是邏輯思考與產業熟悉度的能力。所以,進入分析的第一門課,就跟作者說的一樣,不用把自己當作數據科學家或是專家,大部分的職場問題,只要透過基礎的數學計算以及統計觀念就可以做到,也只需「提供符合某種程度的正確答案」就可以了。

這個觀念我非常有感,在我剛接觸業績分析時,我常常懷疑我的分析是不是不夠「專業」,因為那時候我用的方法很簡單,例如客戶分析,我做的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,外加平均數、相關係數的計算,接著再透過這些數字,做出客戶的消費頻率、消費客單價、回購頻率、購物籃的商品相關性等分析,始終沒有用很難的數學公式來計算,讓我一度覺得自己的分析不夠好。

但從老闆與同事的回饋證明我想多了,職場上的分析沒有人在意你是怎麼算的、過程是什麼,只要你使用的數據沒錯、解釋起來合理,最重要的是,透過數據告訴大家有什麼後續的 Insight & Action Plan,就非常足夠了。

三、善用假設限縮問題,避免掉入資料海

在這本書中,作者有分享到兩種假設:What 型假設以及 Why 型假設的概念與思考方法,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建立假設,我想「四則運算」拆解是一個你值得好好想想學起來的好方法。什麼是四則運算(加減乘除)相信大家不陌生,那麼一個問題怎麼利用四則運算拆解呢?

例如,以電商為例,營業額與營業毛利可以拆解成:

  1. 銷售額 = 網站流量 x 轉換率 x 客單價
  2. 營業毛利 = 銷售額 – 產品成本

看完這個公式拆解,你應該發現了吧,所有的拆解都圍繞著簡單的四則運算,而把相關的指標拆開來,我們就可以透過這些組合成最終結果的指標深入研究,看看哪個指標最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結果。所以延續電商的例子,我們可以設立的假設方向包括:是網站流量變低了嗎?是轉換率變低了嗎?還是客單價變低導致營業額下降呢?接著再根據這些假設,從數據當中驗證哪些假設可能是對的方向,這樣是不是更容易找到問題所在了呢?

我在還沒有分析前需要先設假設概念的時候有個壞習慣,常常會先拉圖表、看數據,想說要從數據中找些端倪,不得不說,有些時候還真的會成功,會剛剛好真的從數據中的圖表、趨勢、分佈看些出什麼,但是久而久之其實行不通,通常會發生以下幾種問題:

  1. 接觸的數據只會愈來愈多、愈來愈複雜,所以「僥倖」成功找到方向的機會會愈來愈少
  2. 缺乏全局觀,意思是,因為沒有對於大方向的掌握,從小方面的局部數據著手,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就鑽研在局部,而忘了分析的重點問題。
  3. 超級容易迷路,不知道自己的數據看到哪裡,以及問什麼要看這個數據,對整體分析有什麼幫助。

所以啊,不要想要抄近路,思考假設的過程是辛苦不容易的,但是有了假設的方向,你才會有照亮前方道路的明燈。

好啦,那關於這本書我很喜歡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,其他的就留給你自己找書來細細閱讀啦!啊對了,我也蠻喜歡這位作者的另外一本《會分析是基本功,看懂結果才最強》,如果你看完這本書覺得意猶未盡,相信另外一本書可以幫助你累積更堅強的數據分析力。

Sharon


Buy me a coffee  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咖啡、留言或是寄信來跟我分享你的收穫,都會讓我持續有動力分享更多內容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