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點評, 職涯點滴, 閱讀過後

從《匱乏經濟學》的省思:最糟的工作狀態是缺乏餘韻

你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嗎?明明很努力工作,整天工作毫不懈怠,忙到連喝口水都忘記,中午休息還忍不住邊吃飯邊工作,但即便如此,份內的工作還是無法在上班時間內做完,如果你有類似的狀況,罵麼你並不孤單,我在接觸進入一家新公司,面臨沒接觸過的產業時,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困擾,通常要等到更熟悉工作,才有辦法脫離忙碌循環。

我最近看了《匱乏經濟學》這本書,恰恰可以解釋,為什麼人會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,以生活中的例子來說,這本書說明了,為什麼愈貧困的人愈脫離不了借貸?為什麼有信用卡債務的人,會持續的累積債務,而在工作與生活則是,為什麼忙碌的人會脫離不了忙碌循環?這篇文章是我在閱讀完後的,也希望分享給陷於同樣困境的你一些改變的契機。

忙碌循環從何而來?

從《匱乏經濟學》的觀點來說,我們會陷入忙碌的惡性循環,來自於「匱乏」,也就是沒有為自己留下「餘韻」,以致於我們無法招架突如其來的變故。例如說,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人,平常的日子或許不算好過,但至少還過的下去,不必讓自己陷入借貸的循環,但當哪天突然需要一筆大筆的開銷,那可能就是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人必須開始持續借貸的開端。

套用工作的例子也是一樣,在平常工作的日子,工作份量可能相對緊湊,但不至於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,不過,只要其中一個專案進度不如預期、又或者是臨時多一場臨時會議,都有可能讓原本就緊湊的工作進度出現大幅落後的情況,而這時,面對更緊湊的工作進度,我們就只能仰賴「加班」來彌補突發狀況帶來的額外工作,而當我們忙著趕著突發狀況的工作時,新的工作任務也會持續分派,於是,就讓我們陷入蠟燭兩頭燒的狀態,也就是作者所謂的「匱乏導致更匱乏」,這也是多數人很難脫離忙碌循環的原因之一。

而作者在書中也進一步的分享了持續匱乏的根本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在不匱乏的時刻沒有為未來做準備,第二個則是當下的匱乏讓我們對未來的潛在危機視而不見。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,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:

第一種情況在不匱乏的時刻沒有為未來做準備,例如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是農夫,農夫的收入較為波動,收入常常仰賴當年度的收成狀況、市場價格而定,如果碰上天然災害或是價格崩跌,就很可能一年的心血都化為烏有。除了受市場價格與天氣狀況影響之外,農夫的營收也通常是集中在某幾個月份,通常在農作物收成前手頭會比較緊,甚至需要借貸,而在農作物收成後經濟才會寬裕。但在農作物收成獲利後,卻很少有農夫會想到為明年的收成買農作物天然災害保險。而回到我們生活中的其實也是一樣,在每個可以自由運用的平日晚上假日,娛樂、追劇、看串流,多半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,又有多少人未雨綢繆的為未來職涯努力進修,提早做準備呢?

第二種情況是:匱乏讓我們對未來的潛在危機視而不見。第二種情況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「火燒屁股,除了先滅火之外,管不了其他人事物了」,所以當我們在忙工作的時候,就很容易忽略身邊的伴侶、朋友或是家人,而當我們家裡發生重大變故時,則可能反過頭來影響你的工作表現,都是因為當下的問題太嚴重、有截止期限,佔據了我們所有的目光,讓我們無暇顧及身邊的其他事情。

如何脫離無限匱乏的惡性循環?

既然知道了惡性循環從何而來,當然我們也可以想想怎麼讓自己有機會回到正軌,讓自己可以避免持續處在忙錄的工作循環、不穩定的財務狀況等,這本書的作者也提出了兩種可以參考的做法:

刻意留白

刻意留白,其實就是在工作上特別留下餘韻的意思,特別是當愈忙,就愈是要在行事曆留下空白時間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是一家醫院的例子,這家醫院長期處於手術多於現有手術室的問題,導致手術班表常常需要調整,醫護人員也都需要加班來完成龐大的手術量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這家醫院的作法是「將一間手術室空出來,不安排任何的手術」,這間空出來的手術室,就用來給非事先安排的「急診」,只做了這個簡單的調整,就讓這家醫院從此可以應對緊急的手術,不再因為臨時的手術而陷入匱乏。

我自己覺得這個作法相當有用,套用到工作的場域,我們可以做的作法包括:

  1. 每個禮拜一三五下午都不安排會議
  2. 專案任務進度不要排滿滿,每週留下一天做專案規劃或是繳交前的最後檢查
  3. 早上提早一點到辦公室,可以讓自己有多一些不被打擾的時光

我自己實作下來覺得留白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好處,例如說檢查到在製作報告當中沒有看到的錯誤、多想到可以讓報告更好的觀點,甚至是有機會優化例行工作的步驟,讓下一次做一樣的任務時效率更高等,如果你也正處於忙碌的工作循環,不妨可以簡單從半小時、1小時的留白時間開始試試。

為未來規劃

這個作法的難度相對高,因為這個作法是需要我們在有空閒的時候,事先為未來做準備,可能是提早規劃下一週的工作進度,可能是預想未來3-5年可能需要的硬技能、軟技能,然後提早學習,讓未來可以更快上手新工作,又或者,在預見未來可能有哪些工作時,在現在有時間的時候就事先先做未來的工作等,都是為了未來先做些什麼,避免未來陷入忙碌的匱乏當中,但不論是哪種作法,都需要我們抵抗「當下空閒時刻,想要娛樂放鬆的自己」,比起讓未來的自己輕鬆,更多時候我們更偏好讓現在的自己先享受當下。

我自己實作覺得,當為未來規劃的事情愈複雜、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思考,就愈容易失敗,反之,如果只是先做一個只需要5分鐘、10分鐘就可以完成的步驟,可以預見不複雜、難度很低,就更容易做到。例如,我每個月都有一個報告,這份報告需要花費我大量的時間整理資料、思考報告內容,演練報告內容,假設我的事前準備是設定我要提前完成整份報告,那通常會失敗,但假設我的事前準備是設定任務拆解,例如說第一次我只需要列出做這份報告的每一個步驟,這樣就可以了,那我就比較容易成功。接下來,每一次的事前準備,我都只做拆解步驟中的一個步驟,就很容易默默在不知不知覺中就完成報告了。

從實作當中,我覺得這個作法雖然困難,但絕對不是做不到,你需要的是,行事曆提醒你該做些事情,以及簡單清楚的執行步驟,每次不要給自己太大、太複雜的操作步驟,就更有機會為未來的自己分攤一些工作,讓未來的自己可以更有餘韻。

Sharon


Buy me a coffee  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咖啡、留言或是寄信來跟我分享你的收穫,都會讓我持續有動力分享更多內容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