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au, 數據分析

【Tableau 進階教學】利用參數設定動態排序

這一篇來分享一個 Tableau 的好用設計:用參數選項做出動態排序功能。什麼是動態排序功能呢?動態排序在哪些場景下特別好用呢?這一篇會分享動態排序是什麼,以及我們怎麼利用 Tableau 的參數(Parameter)功能來達到動態排序的效果,一起來看看吧!

動態排序是什麼?詳細使用場景說明

動態排序是什麼?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可以透過參數建立的選單,一鍵調整資料排序方式,畢竟數據那麼多,我們不太可能每個數據都要專研到底對吧?所以啊,常常在看數據的時候,我們需要「找重點」,而找重點的關鍵方式之一,就是排序。

我們拿線上銷售的電商產業來舉例,例如說,我們想知道哪些產品賣的好,首先我們要問的是,什麼叫賣的好?有人可能覺得銷售數量很多叫做賣得好,有人可能覺得銷售總金額很多叫賣得好,也有人覺得,毛利(銷售金額 – 產品成本)高叫做賣的好,也有人甚至要把行銷成本都攤提到每個產品計算後,淨利高才算是賣得好

這幾種想法有誰對誰錯嗎?沒有,因為站的位置不同,對於數據的需求與解讀也就不同。例如說對於庫存管理跟產品管理者,他可能更在意產品的銷售數量,因為產品的銷售數量高,代表他的週轉高,週轉高的產品,就更需要留意庫存充不充足,會不會不夠賣,追加到貨需要幾天,甚至是在產品還沒沒貨前,就要趕快追加下一批商品等。

對於第一線銷售人員、行銷人員:可能銷售數量跟銷售金額都很重要,甚至他們還會考量產品彼此的 Bonding ,有沒有帶產品A會順帶帶產品B等滾綁銷售的機會。

而對於掌管預算、背業績的主管們來說:銷售金額很重要,但毛利額也可能很重要。有時候產品定價會有很多的考量,有些可能是帶貨雞,意思是這項商品可能可以帶動其他的產品銷售,那麼也許這項商品就會設計的價格比較低,以低毛利來吸引新客,也有可能產品本身是白牌貼標賣,那當然利潤空間就會更加有限。畢竟,對主管來說,真正放進口袋的還是是那些扣除產品成本之後的毛利額。

最後則是對於整家公司的老闆來說,上述數字都很重要,但是不能只管產品成本,產品行銷、銷售、宣傳產生的延伸費用也很重要,所以更仔細一點的老闆甚至會把這些費用都評估到銷售費用上,也就是需要評估產品銷售出去之後的淨利額有多高。如果有一個產品銷售額高、毛利率高,但是卻要用到40%的產品定價來行銷,那麼對於多數老闆來說也就不太是划算的生意了。

講到這裡,相信你已經了解了動態排序的使用場景了,總結來說,因應不同的使用情境與數據需求人的需求,我們可以設計用參數調整資料排序,一鍵呈現數據閱聽人想看的重點資料。

動態排序怎麼做?

這一篇的教學,我們延續上面舉的例子,假設我要設一個同時讓倉管人員、第一線銷售行銷人員、主管以及大老闆知道目前的產品銷售狀況使用,並且依照每個人需要的重點指標排序商品的報表,該怎麼製作呢?

建立基礎底表

首先,先把需要的欄與列的維度與指標拉好,像是我想要看到每個產品的銷售額、銷售量、毛利與淨利,我就先把對應的維度跟指標都放到對應的欄與列,接著我想以表格來呈現,所以就選擇 Tableau「文字表」的顯示方式。

建立排序參數

接著我們來設定當作排序切換選項的參數設定,也就是你在報表右上角看到「排序方式」的那個下拉選單,首先在右側任意選一個維度或指標按右鍵,接著點選出現選單裡面的「建立」>「參數…」。

資料類型選擇「字串」,允許值手動輸入我們想要讓使用者切換的排序方式,以這份報表的例子來說,我想讓使用者切換的指標有4個,所以我就手動輸入:銷售額、銷售量、毛利與淨利。

建立計算欄位:透過計算建立參數與欄位的關聯

參數設定完後不是就沒事了,我們還需要讓選到特定參數的時候,就對應到那個參數值我們想要他對應的值,這樣說可能很抽象,我舉個例子來說明。例如,當我選到參數值是「銷售量」時,就希望可以對應到銷售量這個指標,同理,當我選到參數值是「銷售額」時,也一樣會希望對應到銷售額這個指標。

想要建立計算欄位,我們可以點選在參數區塊,我們上一步驟才建立的參數「排序」,點選右鍵後,選擇「建立」> 「計算欄位…」。

透過以下公式建立參數與欄位的關聯:

if [參數].[排序] = '銷售額' then sum([銷售額])
elseif [參數].[排序] = '銷售量' then sum([銷售量])
elseif [參數].[排序] = '毛利' then sum([毛利])
elseif [參數].[排序] = '淨利' then sum([淨利])
end

設定維度排序

上面兩個步驟完成之後,我們就可以來針對維度做排序設定了,在「列」上的「產品名稱」點選右鍵,接著選擇「排序…」

排序設定有三個需要設定的區塊,第一個區塊是「排序依據」,分別有:依照資料來源順序、字母、欄位、手動、巢狀來排序,大部分的排序意思就跟字面上表達的意思一樣,不過我想來特別說說欄位與巢狀排序的差異。以我們這份例子來說,用欄位排序跟巢狀排序都可以,因為我們的維度層只有一層,也就是只有「產品名稱」這一層,但假設你的資料維度不只一層,甚至是資料可以展開,那使用欄位跟巢狀就會有很大的差異,巢狀排序會在不同階層重新判斷排序欄位的彙總值,而欄位只會以最上面一層的排序來排序,所以大方向會建議當維度多於一層時,可以以「巢狀」排序優先。

第二個區塊是「排序順序」,也就是你可以決定排序是要遞增排序,還是想要遞減排序。

第三個區塊則是「欄位名稱」與「彙總」,這是只有在你在「排序依據」選擇「欄位」或是「巢狀」時才會出現的選項。這時,就要用上我們上兩個步驟辛辛苦苦建立的計算欄位啦,選擇剛剛透過計算建立的欄位「排序」,這步驟設定完,動態排序就大功告成了。

最後,也提供我的 Tableau 範例供參考:https://public.tableau.com/app/profile/sharon.lab/viz/2_16948586545980/sheet2

那今天關於如何用參數做出動態排序的報表就分享到這裡啦,我們下篇文章見~

Sharon


Buy me a coffee  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咖啡、留言或是寄信來跟我分享你的收穫,都會讓我持續有動力分享更多內容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