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篇來談談「折線圖」,這個圖表相信大家也不陌生,當我們看資料趨勢時,折線圖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圖表。例如,在做了產品功能改變後,利用折線圖檢測相關指標有沒有提升;又或者,我們想知道今年與去年的營收差異,也很適合將兩個年份的營收折線圖疊在一起看,不僅可以看到年度的月份營收差異,還可以同時看到去年同期的營收做比較,此外,折線圖也能用來預測未來的資料趨勢。這篇文章會分享如何在 Tableau 做出折線圖,以及基礎的折線圖設計技巧。
如何在 Tableau 做出折線圖
在 Tableau 做任何圖表之前,都可以先從右上角的「顯示」欄位看到每個圖示必要的欄位與指標有哪些,具體的作法是點開來之後,再將滑鼠游標移到想要知道的圖式,下方出現這個圖表必要的資料欄位有哪些,也能幫助我們在不熟悉Tableau的時候,也能輕鬆做出想做出的視覺圖表。
在 Tableau 做出折線圖其實也非常容易,從「顯示」的圖表建議來看,折線圖的必要欄位只需要兩個欄位,一個是日期欄位,另外一個則是度量(指標)就可以了。日期欄位前面會是像日曆的小圖案,這就代表資料有正確被解讀成日期資料,但有些時候,如果你匯入的資料不符合 Tableau 的日期格式的話, Tableau 可能就不會自動判斷這個欄位是日期資料,這種情況就建議需要處理原始資料,或是用 Calculation 的計算建立出日期欄位。
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會造成 Tableau 無法自動判讀欄位資料是不是日期資料呢?
- 日期資料年份以民國年紀錄,例如:112/06/01。
- 日期資料包括時間資料,例如:2023/06/01 00:00:00。
- 日期資料間沒有間隔符號,例如:20230601。
如果資料被正確判斷成日期格式,你就可以看到將日期拉到欄或列之後,預設資料會以離散值的「年份」呈現,年(Order Date) 的維度前方有個 + 的符號,代表可以再將資料往下展開到季、月、日的資料維度,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透過在「年(Order Date) 」的維度點選右鍵,直接將日期資料更改成以「年月」、「月」、「日」等資料格式呈現,這樣就做出了第一張折線圖圖表了。
折線圖的基本設計功能
不過做完第一張折線圖還不太夠,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折線圖上做些調整標註,讓我們可以更加凸顯想要呈現的資料重點,不論是為了視覺上的好看,或是為了呈現資料與想傳達的重點,我們都需要知道可以如何在折線圖上做些基本的視覺調整,以下就來分享 6 個常用的設計功能:
Y軸資料起始點、資料間隔
在Y軸的欄位點選右鍵,選擇「編輯軸…」,就可以設定:Y軸軸名稱、Y軸資料起始點與結束點,也可以調整選擇Y軸起始點是否要包含0。至於資料間隔如果要調整可不可以呢?當然可以,只要點選「刻度線」就可以在刻度線的地方設定主要刻度線的間距了。
X軸的日期格式
X軸的日期格式設定則比較複雜,依照不同的情況,我們可以會想要呈現不同的日期格式,例如說只呈現月份、要同時呈現年月日期、要呈現英文的日期格式等,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注意現在的日期欄位是連續值還是離散值。
一種最簡單的判斷方式,就是看日期資料放到欄或列的時候,圖示是藍色還是綠色,如果是藍色,就代表現在的設定是離散值,相反的,如果呈現綠色,那就代表是連續值。
什麼情況要將日期設定成離散值?什麼情況又要將日期設定成連續值呢?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離散值跟連續值的圖表差異。
差異1:日期顯示的詳細度
相對來說,當日期設定成連續值的時候,X軸呈現的日期會較少,而如果設定離散值的話,因為會認定每個日期皆為離散且不同,就會較詳細的呈現日期。
差異2:日期顯示格式能否自訂
將日期設定成連續值還有一個好處,那就是可以自訂日期要顯示的資料格式,例如說要寫成英式的日期寫法,就可以寫dd/mm/yyyy,用自訂格式的方式來呈現X軸的日期。但如果我們使用的是離散的日期,那就只能依照預設的日期格式擇一選擇了。
差異3:視覺效果是否會有斷層區隔的視覺效果
第三個差異則是離散值跟連續值在日期資料展開後,圖表上會呈現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,連續日期會將所有的資料連結起來,形成一條連續的曲線圖,而離散值資料,因為不同年份被視為不同的離散且不同的日期,所以不同年份之間就會有曲線斷點,就像是將資料隔開來一樣的感覺。
了解完這三大差異,大家就可以依照自己設計圖表的需求,自己挑選使用離散值日期或是連續值日期了。至於設定方式則是在日期的膠囊點選右鍵,就可以看到設定日期格式的選項了。
建立資料點
接下來來分享如何向下圖一樣,讓每個日期的資料點顯示出來,這在折線圖的涵蓋日期範圍很廣,或是每個月資料差異不大的時候特別適合使用,因爲有了資料點我們才知道哪些才是真正的資料點,而哪些則指示資料與資料連接的折線。
設定資料點的地方我個人認為沒有非常直覺,設定的地方在「色彩」設定的下方選項,由左到右分別是「自動」、「全部」以及「無」,預設會是自動,如果希望折線圖每個日期節點都有標註的圓點,就可以把設定更改為「全部」。
顯示資料標籤
接下來,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做資料標註,讓閱聽者知道折線圖上的某些時間點,資料到底是多少。有幾種標註方式,一種是全數標註,適合用在資料範圍小的折線圖上,且標示的資料數字也不大的情況下,但是全數標註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讓人眼花撩亂,所以我常常會做的是「最大最小值」的資料標註,或是在特殊月份,有發生特別值得提的事情的時候才在個別的折線圖上做標註。
資料標註我們可以在左側的標籤做設定,勾選「標記標籤」,接著在下方選擇顯示的範圍,例如「全部」就代表每個資料點都顯示資料,以這份範例就會顯示每個月的Sales營業額總額,而像我範例選擇「最小/最大」,那麼折線圖上就會只顯示在資料範圍內最大的營業額月份的營收,以下最小營業額的月份營業額總額。
最後也要提醒一下,有時候當我們的資料範圍較大,全部的資料顯示如果太擁擠會彼此覆蓋的時候,系統會自動幫我們屏蔽部分的資料顯示,如果不希望被屏蔽部分資料的話,也可以勾選最下方「允許標籤覆蓋其他標記」,就可以完整顯示所有的資料了。
建立資料參考線
接下來,我們要怎麼知道每個月月份的營收狀況好不好呢?常用的方式就是比較,可能可以跟設定的目標比較,當然也可以跟年度平均比較,不過如果要跟年度平均比較的話,就特別需要注意產業有沒有月份淡旺季的因素,才不會有比較失準的狀況。
設定趨勢平均線的設定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直接在Y軸範圍點選右鍵,選擇「新增參考線」,可以選擇平均值、中位數、最大值、最小值或是自訂數值,並且選擇是要呈現「參考線」、「參考範圍區間」等,不論是哪種設定,都能幫助我們用來當作每月營收好壞的參考基準。
第二種設定方式是到左側的「分析」裡面選擇「輔助線」,一樣也可以設定上述的參考線。
以顏色展開資料維度
最後一種折線圖的設定方式,我個人覺得非常實用,而且強力推薦可以使用這種方式來查看不同的資料維度,那就是把折線圖依照維度做資料切分,以下圖的例子來說,我將「年份」放入色彩,所以資料就呈現出4個不同年份,每個年份的每月營收趨勢,就可以大抵推測,2月、10月都是這家商店的淡季,而3月、9月、11月則是相對的銷售旺季。
那具體要怎麼做出上述的視覺效果呢?也很容易,只要把想要分析的維度拉到色彩,折線圖就會依照那個維度,將維度有的資料做切分,以下圖來說,我們就可以輕鬆看出每個產品品類每月的銷售量,以及不同產品分類的銷售額趨勢了。
那這篇關於折線圖的介紹跟基本設定就分享到這裡,下次再來談談折線圖的進階運用與搭配圖表,下篇文章見啦:)
Sharon
Buy me a coffee 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咖啡、留言或是寄信來跟我分享你的收穫,都會讓我持續有動力分享更多內容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