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au, 數據分析

【Tableau教學】一篇了解 Tableau 參數是什麼!詳細定義、設定與應用場景說明

如果想要善用 Tableau 設計互動式報表,篩選器與參數應用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能力!所以你會發現,我在 這幾篇的動態圖表,都非常頻繁的使用到參數與篩選器,這一篇先來談談參數,我會從官方的定義開始介紹參數是什麼?參數設定教學?參數有哪些應用場景?希望讓你對 Tableau 參數使用更熟悉,那就開始囉!

什麼是 Tableau 參數?

根據 Tableau 官方說明,Tableau參數的定義是:

參數是工作簿預留位置值(像是數字、日期或字串),可以取代計算、篩選器或參考線中的常數值。

單看這句話可能有點抽象難懂,但是從這定義我們可以知道的是,參數主要有三個適用場景:應用於計算欄位、當作篩選器使用以及圖表參考線,但不論是哪一種使用情境,我們都需要在建立參數值後,再設定參數值的應用欄位或作用位置,參數在後續變動時才可以影響最終的數據呈現(下面的應用場景說明會更詳細說明這個概念)。

至於為工作簿預留值的這句話,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,如果你有任何想要讓使用者自由輸入、調整值的使用情境,你就可以使用參數達到自由更換的效果,例如:想讓使用者可以自由切換數據指標,可以任意切換成銷售量、銷售額、毛利、淨利,又或是自由切換欄位排序順序、當然,也可以透過參數來動態調整篩選器的篩選範圍。

Tableau 參數設定畫面介紹

怎麼建立Tableau 參數?

方法1:左側空白處直接按右鍵

方法2:選維度或指標後,按右鍵建立

選維度或指標後再建立參數跟上述的方法有什麼差別?老實說沒有,但是,如果你是需要輸入特定欄位的清單或是數值,直接選擇相關的維度或指標非常方便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我舉個例子來說,假設,我想建立一個產品次分類的參數清單,我直接在產品次分類這個維度點右鍵建立參數,你會發現參數設定一打開,就已經套用好這個維度的資料類型以及對應的資料清單(如下圖),你連打字都不用打,是不是超便利的!

如果你想要參考某欄位新增清單是不是只有這個設定辦法?其實也不是,這就是這套視覺化工具好用的地方,總是有各種方式可以達到一樣的設定效果!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,你還可以用右下角的選項「從以下位置新增值」,接著挑選你想要匯入當作清單範圍的維度或指標,一樣可以把那個欄位的值自動建立起來,這在建立日期清單、國家清單的時候特別好用。

Tableau 參數畫面

Tableau 參數設定時最重要的三大重點:資料類型、當前值以及允許值。

資料類型包括:浮點數(可接受小數點)、整數、字串(文字)、布林值(True/False)、日期、日期時間,不要看這個好像很簡單不起眼,特別容易忽略的就是浮點數與整數,使用前建議還是要特別注意這個欄位有沒有設定好。當前值則是指你希望預設值的資料是什麼。而允許值可以分成全部、清單以及範圍,全部指的是參數欄位在使用者的顯示畫面會呈現一個空白的方格,需要自行輸入資料,參數應用的彈性最大;清單則是指你設計特定的資料內容,例如你只設定:清單內容A、B、C,那使用者在使用時,就只能選擇A、B、C三個擇一的選項,至於範圍則是最常應用在整數或是浮點數,如果你有建議的數值範圍,那就可以使用範圍,設定最大與最小數值,並且設定每個數值之間的間隔區間。

如果是字串、布林、日期相關的資料類型,最推薦的設定方式是使用清單設定,而數值相關的話則是三種允許值都適合,就看哪個對於當下的報表使用最適合而定。

Tableau 參數的三大應用場景

使用場景一:計算欄位

當你的計算內容需要動態變動的時候,參數就是你的好幫手,什麼時候可能需要變動呢?我舉幾個實務上會常常使用到的例子讓大家更好理解。

情境1:預估數字

例如,你不知道產品的確切毛利率是多少,但是你知道一個毛利率的區間,假設是20%-40%好了,那你就可以透過建立「毛利率」參數,動態調整毛利率值,並且在調整毛利率之後,自動計算對應的毛利額是多少。說到這裡,你應該可以想像,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建立「毛利率」參數,並且建立一個對應的計算欄位:毛利額,用銷售額 x 毛利率參數的公式得出對應的毛利額。

步驟1:建立毛利率範圍參數

步驟2:讓參數與欄位建立關聯
參數本身沒有意義,只有在我們建立計算欄位之後,使用含有參數的欄位之後,參數才能發揮讓我們彈性動態調整介面的效果。回到上面的預估毛利額的例子,就需要建立計算欄位:

[銷售額]*[毛利率範圍]

步驟3:套用計算欄位「預估毛利額」到報表
把含有參數的計算欄位「預估毛利額」拉到報表對應位置。

接著,在我們右邊更動「毛利率範圍」的數值時,你就會發現「預估毛利額」這個指標就會依照我們拉動的毛利率範圍數值變動,參數設定到這個步驟就完成了!

情境2:動態挑選資料呈現筆數

第二種情境我們可以應用在彈性調整資料筆數,可以透過參數與集合兩個功能做到。我們用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設計做法,例如:我們希望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輸入想要呈現的資料筆數,依照銷售額金額大到小排序,在輸入10時,就呈現銷售額前10名的商品,輸入50,就呈現銷售額最高的前50個商品,以此類推。

步驟1:建立 Top N 參數
挑選前幾名的商品,照理說商品都會是一個一個,所以在資料類型的地方我選擇「整數」,接著,我不限制使用者輸入的數字大小,所以我在下方「允許值」的地方設定「全部」,代表我不限制數字範圍,使用者可以透過輸入來調整數字大小。

步驟2:建立維度集合
這邊要注意的是,當你要設定集合時,記得要選對「維度」,什麼意思呢?意思是,當報表要看的是產品名稱的前幾名,你就必須找到產品名稱這個維度,在這個維度按右鍵,才會出現「集合」建立的選項,最後建立集合時也才能正確套用。

如果你選到指標,你會發現右鍵找不到集合的選項,而如果選到不吻合報表欄或列放置的指標的話,也會沒辦法在最後套用篩選的時候發揮作用(和建立參數和計算欄位的建立方式很不一樣,是設定過程特別需要注意的小細節)

進入建立集合的設定畫面,可以點選「頂端」,選擇「按欄位」,後面的下拉選單選擇我們剛剛建立的參數「Top N」,依據「銷售額(本月)」就可以了。

上面這串設定的意思是,我希望依照「銷售額(本月)」的數值,從頂端(也就是從最大)開始篩選想要呈現的資料列數,你當然可以在這邊輸入一個固定值,但是因為這個示範案例是想動態調整呈現的資料筆數嘛,所以啊,這邊選我們上一步驟設定好的參數「Top N」,就可以讓Top N數字變動時,也一併影響到集合內的資料筆數。

步驟3:把集合放到篩選條件
集合的概念是,放到篩選後就會只篩選出在符合集合內條件的資料,還記得我們上一步驟設定的條件嗎?沒錯,就是篩選前N名銷售額最高的產品出來,而參數的預設值是10,所以套用後,就會剩下前10筆的產品資料。

最後,隨著你變動右側的Top N數值,你就會看到報表的資料筆數隨之會變化,到這個步驟參數就成功建立好了(如下所示)!

情境3:動態更換資料欄位

如果我想要提供讓使用者可以在銷售額、銷售量、利潤、訂單與客戶數,這5個指標自由切換,在Tableau該怎麼做呢?這時候我們可以用參數來動態更換欄位內容。

步驟1:建立參數
建立一個資料類型為字串,允許值選擇「清單」,分別輸入為:「銷售額」、「銷售量」、「利潤」、「訂單」與「客戶數」的參數清單,設定內容如下。

步驟2:透過計算欄位比對參數,設定每個參數對應的數據指標
當我選到參數清單裡的「銷售額」時,我希望可以對應到「Sales」這個指標,而當我切換到「客戶數」時,我就預期可以對應到「Customer」這個指標,以此類推。接著,我們來設定「計算欄位的內容」,讓參數清單可以與計算欄位產生連結,讓我們之後在切換「指標切換器」的這個參數時,就影響到欄位 「指標切換器」的計算欄位。

計算欄位公式:

if [參數].[指標切換器] = '銷售額' then [銷售額 (本月)]
elseif [參數].[指標切換器] = '銷售量' then [數量 (本月)]
elseif [參數].[指標切換器] = '利潤' then [利潤 (本月)]
elseif [參數].[指標切換器] = '訂單' then [訂單數 (本月)]
elseif [參數].[指標切換器] = '客戶數' then [客戶數 (本月)]
end

這段公式的意思是,當參數選到「銷售額」時,欄位就呈現「銷售額 (本月)」這個數據指標;當參數選到「銷售量」時,欄位就呈現「數量 (本月)」這個數據指標,以此類推,這樣就完成了參數與欄位的連結。

3. 把對應的欄位拉到欄與列
把我們做好的「指標切換器」計算欄位拉到對應的「欄」,並且於圖表中顯示數值。接著因為我們想要看到各個城市的各個數據指標,所以接著需要再把「City」的維度拉到「列」,就初步完成了城市的銷售額長條圖。

設定完之後,我們就可以做出如下的結果,當「指標切換器」的參數字串更改時,長條圖的指標與數值都會跟著更改。

從這三種使用情境你有發現步驟相似性嗎?沒錯,所有的步驟都是先建立參數,然後必須透過「建立計算欄位」讓參數與欄位產生關聯,可能是計算關聯,可能是符合某個情境才帶出數值,也可能是再搭配其他的功能,例如集合設定,但不論是哪一種,要提醒的是,參數不是建立完就沒事了,要讓參數發揮功能,就必須接著設定「參數要應用的地方」,才能順利的讓參數成為我們設計報表的好幫手。

使用場景二:取代篩選器

我個人比較少拿參數來取代篩選器使用,因為「超級麻煩」,特別是你想要挑選的指標不只一個的時候,就需要針對每一個指標都新建立一個計算欄位,再將這些經過計算的欄位套用到報表。舉個例子,如果我們想用參數建立年月份篩選,你需要先建立年份月份的篩選器,接著再建立每個欄位套用年月份參數的計算欄位,詳細步驟如下:

步驟1:建立年月份參數

步驟2:建立參數對應的計算欄位

看你需要使用幾個指標就需要建立幾個,這邊先示範銷售額與銷售量的計算欄位,公式如下:
銷售額公式:

SUM(IF [年份] = [篩選年份]
AND [月份] = [篩選月份] THEN [Sales] ELSE NULL END)

銷售量公式:

SUM(IF [年份] = [篩選年份]
AND [月份] = [篩選月份] THEN [Quantity] ELSE NULL END

建立完上述的計算欄位之後,我們把對應的計算欄位放到報表中,就可以在更動「篩選年份」或「篩選月份」的時候,讓報表的銷售額與銷售量隨之更動到對應的年月份的數值了。

不過啊,使用參數當作篩選器的做法我個人不太喜歡,原因是因為當你要使用的指標愈多,你就需要設定愈多的計算欄位,所以如果你要使用5個指標,那就要把5個指標分別建立5個計算欄位,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多餘,不如直接使用篩選器來得快速方便。

使用場景三:圖表參考線

在使用柱狀圖跟折線圖的時候,我們有時候會想要設定圖表參考線,例如以平均值來設定參考線,看哪些月份低於平均值,哪些月份又高於平均值。

除了用平均值、最大值、最小值等比較數值外,如果你想要依據公司現階段的目標來設定參考線可不可以呢?當然可以,如果你需要動態調整,那麼用參數來取代固定的參考線就是一個好的替代方案。

步驟1:建立參數

步驟2:打開圖表參考線,用參數取代固定參考線

在圖表的軸點選右鍵,就可以看到「新增參考線」的選項

在參考線的設定畫面,「值」的欄位改為選擇上個步驟我們建立好的「圖表參考線」。

完成上述步驟之後,你就可以呈現如下的長條圖參考線效果了。

總結來說,當你需要可以「動態」改變日期、數字或是字串的時候,這時候你優先要想到的好幫手就是「參數」設定,只要讓參數和欄位產生連結,我們就可以自由調整參數值,讓報表呈現我們想要呈現的結果,那關於 Tableau 參數就分享到這裡啦,下篇文章見~

Sharon


Buy me a coffee  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咖啡、留言或是寄信來跟我分享你的收穫,都會讓我持續有動力分享更多內容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