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我在 Microsoft Power BI是什麼?談Power BI 的應用場景與功能簡介 這篇文章分享了Microsoft Power BI 這個工具 ,Tableau 其實也是同類型的數據解決方案,兩個工具都是因應日益龐大的數據環境而生,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企業資料處理的效能與效率,讓我們可以以有效率、更簡易的方式使用數據,並能更有效的從數據中挖掘對有價值的資訊,發揮數據的價值。
如果對 Microsoft Power BI 與 Tableau 到底差在哪裡?如果是初學者到底該選哪一個來學習呢?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之前分享的 Power BI v.s. Tableau:數據新手該學哪個 BI 工具比較好?,看完文章後,相信就會對該怎麼選擇適合的工具更有想法了。
Tableau 是什麼?
Tableau 是視覺化分析平台,可以改變我們使用資料解決問題的方式,讓人員和組織能夠充分發揮資料的價值。
– Tableau
官方網站對這個工具的產品定位為「視覺化分析平台」,聽到資料處理、資料視覺化,你可能會有個疑問,如果要視覺化,不是可以在 Excel 就能處理了嗎?又何必使用 Tableau 呢?
當然,Excel 可以用,但 Excel 確實有資料處理的侷限性,例如說,當資料筆數超過幾萬筆時,Excel 很容易計算執行很久,甚至是大當機;當我們在 Excel上做不同表格、圖表,也需要再經過加工、複製貼上到 PPT 這些步驟來完成簡報。
而 Tableau 更像是我們引進一台自動化的機器,目的不在於取代人為的價值、也不在於替代掉 Excel 的功能,而是在於當我們需要進行更複雜的數據分析時,有一個好用的工具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,讓重複性的步驟變得不用重複;讓更複雜的工,能以更少的力氣完成,像是以拖拉方式製作圖表、有更多圖表選擇應用的彈性,可以建立點擊即篩選的互動式報表等。
這也是 Tableau 被許多大型公司使用的原因,因為沒有人想把幾百萬比的資料一個一個的看過,也沒有辦法用Excel處理幾百萬筆的資料,但是,我們總需要用數據來引導我們,讓我們判斷「過去發生了什麼」、「我們做的行動,哪些對公司有幫助?哪些對公司沒有幫助?」以及「有哪些會影響未來的潛在危機」,從數據的變化、趨勢、不同時間區段的比較,都可以讓我們更掌握發生了什麼,由此找出未來可以持續或是改進的方向。
Tableau Public v.s Desktop v.s. Server
Tableua 的視覺化產品有非常多,包括適合個人使用的 Tableau Public,適合公司行號使用的 Tableau Desktop、Tableau Server ,如果你是個人使用者,可以從 Tableau Public 開始入手,如果你是在工作上使用的話,大多都是會使用到 Tableau Desktop 或是 Tableau Server。
Tableau Public 雖然是免費版本,但是功能毫不遜色,個人使用絕對也非常夠用,唯一我覺得比較不方便的是 Tableau Public 不提供離線的存取,因為這個產品強調「公開共用」,所以沒辦法儲存在個人的電腦,較不適合將用來分析較有機密性的資料。
而 Tableau Desktop 就是桌機環境可以使用的版本,Mac 跟 Window的電腦環境都支援,不過這個產品就需要付費才可以使用,與 Tableau Public 最大的差異就是能否離線存取使用、能支援更多匯入的資料來源,像是Tableau Public只支援比較簡易的excel、csv或是OData等10種以內的資料來源,但 Tableau Desktop可以匯入更多來源的資料,包括資料庫、各類應用程式。除了上面兩個比較大的差異外,,其他功能就和 Tableau Public 大同小異。
延伸閱讀: Tableau Desktop 可連接的資料源
至於 Tableau Server 強調的則是內部環境部署以及公用雲端,簡單來說就是方便讓企業裡面做「共用」,包括讓不同部門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報表瀏覽權限、給不同職位的人,不同的報表管理權限等,目的在於讓團隊都可以使用到數據報表,並且可以透過統一的數據報表了解現況。 Tableau Server 通常只有企業內部會使用,不過對於數據分析師來說,也可以選擇在 Tableau Server 做 Online 的報表設計與製作,只是需要注意的是,相對於 Tableau Desktop 來說,Tableau Server 的功能較不完整,有一些功能只能在 Tableau Desktop 操作,例如 Data source 層級的filter、在不更改欄位原始名稱的情況下,只更改表格欄位名稱等功能。
Tableau 的基礎環境介紹
談完主要的 Tableau 產品與產品差異之後,接下來來介紹 Tableau 的基礎環境與畫布的組成。
Tableau 畫布功能區介紹
1. 維度與指標
畫布的左邊「資料」,可以看到資料的欄位有很多維度與指標,維度與指標中間有一條淺淺的灰線做區隔,在Tableau裡面,維度會以「藍色」呈現,而指標則會以「綠色」呈現。
除了以顏色判斷欄位是指標還是維度之外,我們也可以以資料欄位的內容,來判斷是維度還是指標,維度通常是以「字串」、「日期」資料格式為主,例如說訂購日期、客戶ID、訂單配送方式等,而指標則通常是「數字」,比較常用來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,以幫助我們判斷程度,例如說營業額、訂單數量,這些數字就是指標。
2. 欄與列
欄與列就如同名字一樣,就是我們希望資料以橫條或是直條的方式呈現的差異。
3. 顯示
右側的「顯示」是 Tableau 工具的一大重點,也是視覺化設計的核心功能之一,「顯示」這個名稱可能不太直觀,不過其實這個功能就是「圖表」功能的意思。你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圖表使用,例如適合看佔比的圓餅圖、適合看趨勢的折線圖、適合同組比較的長條圖等。而 Tableau 最智能的是,當你先把欄與列放上維度或是指標之後,點選「顯示」,Tableau 就會留下適合你挑選的資料欄列的圖表,其他不適合的則以反灰方式呈現,在不熟悉各類圖表的時候,這種系統推薦就是非常實用,讓我們能快速熟悉各類圖表作用與欄列資料的特色功能。
4. 標記
「標記」同樣是是 Tableau 工具的一大核心,在標記的設定區塊,我們可以設定圖表的顏色、顯示文字內容、圖表的圖形大小,以及後續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,當滑鼠游標移到資料上面時,我們想要呈現給使用者看的資料提示內容是什麼。這個功能常常與顯示的圖表搭配使用,在未來分享時會再提到更多細節。
工作表、儀表板以及文本差異
工作表以我們常用的Excel比喻,就好像是一個一個sheet,在每個sheet裡面會有主要一個圖表、表格,而當我們想要在一個畫面同時呈現多個圖表、表格時,就會使用到儀表板窗格,讓我們可以把不同的sheet放到儀表板上,變成一個可以看到多維度、多分析面向的報表(Dashboard)。至於文本,可以理解成當我們想要簡報,簡報通常不會只報告一件事,也通常會需要呈現多個主題,而文本的效用就在於,可以把不同的儀表板窗格的內容整合在一起,讓我們可以像切換簡報頁面一樣切換文本畫面,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果看 Tableau 英文版介面的話,文本會被稱之為 Story 的原因了。
Tableau 的常見使用情境
最後,來談談Tableau常常在哪些情境下被使用,
- 例行的成效報告
舉凡每週週會、每月月會的活動成效檢視、業績檢視,每次檢視的指標大多大同小異,就很適合用Tableau 建立數據報表。如此一來,每月在例會之前,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整理資料,只需要針對報表呈現出來的資料趨勢、數據大小差異下功夫,了解差異原因即可。 - 需要特別警示的情境
每個產業都有特定需要被「警示」的情境,例如說,當庫存不夠的時候,可能要被提醒差不多要進貨了,又或者,當連續好幾天,流量低於一定的水位的時候,可能需要被提醒檢視整體流量的衰退原因。這些需要被警示的情況,只要事先列出需要被監控的指標與規則,就可以透過Tableau 報表來建立規則,在有資料的時候發出報表提醒。 - 每天都需要看的重點指標
有些指標是不論如何,每天都需要觀測的重點指標,依據每個人所在的職位不同,可能需要看不同的指標。以老闆來說,每天都需要關注的指標可能是業績、成本、毛利率等。以行銷經理來說,每天需要看的指標可能是流量、轉換率、活動業績、行銷宣傳業績等,這些每天都需要被計算,有結果,才有辦法幫助我們判斷下一步需不需要調整的指標,也非常適合以 Tableau 來進行數據匯總與呈現。 - 其他
特定分析主題,例如說退貨率的分析、消費漏斗的分析、產品到貨時間與送貨時間分析、人力績效的量化評估等,這些分析當需要分析原因、結果,並且以視覺化報表呈現的時候,都非常適合使用Tableau來加速分析流程。
如果你是平常大量會需要做例行數據匯報的工作者,Tableau 這類視覺化分析工具就是一項非常好用,而且可以大量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,假設公司沒有在使用 BI 工具,有預算上的考量的話,當然也可以改用 Microsoft Power BI 這項工具來替代,一樣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,那關於 Tableau 的簡單介紹就分享到這裡啦,下篇文章見:)
Sharon
Buy me a coffee 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用行動支持我的內容創作,小額贊助請我喝咖啡、留言或是寄信來跟我分享你的收穫,都會讓我持續有動力分享更多內容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