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點評, 隨手寫

做得快等於表現好?談談高效率工作背後的盲點

說到「效率」你心中第一個浮出的印象是什麼呢?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很有效率的人,你會被稱讚而感到開心嗎?這兩個問題如果問剛入職場的我,我的答案肯定都是正面的,不過如果問現在的我,我卻會說不一定,追求工作效率有時候反而讓自己陷入盲點而不自知!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體悟呢?隨著工作任務的愈來愈複雜、隨著合作對象愈來愈多,愈來愈多需要大量溝通協作的工作任務湧現,我發現高效率有時候會讓我想要快點把工作任務結案,反而忽略要把任務做對做好的重要。如果多一點等待、多一點確認、多一點溝通可以讓事情進行的更順利,讓自己更有機會比別人突出,不是更好嗎?

這篇文章是我的工作回顧,寫下來提醒性格較急的自己:別忘了追求效率的背後,核心的目標是「工作能創造的價值」,別因為追求快速的把事情做完而本末倒置了!

快不等於好,事情做好才重要

我曾經請一位實習生A幫忙整理檔案,那天,我早上才剛交辦完任務、細細講解了所有檔案需要注意的內容和格式,A下午就跟我說他做完了,然後把完成的檔案給我。我收到他說他做完的時候,當下心裡一陣驚喜,心想:「覺得這個實習生執行效率也太高了吧!」。但當我打開檔案後,我就立刻收回了心中對A的所有稱讚和好感,原因是檔案打開我發現,就算他很快的繳交了檔案,資料的內容也是對的,但檔案內容的格式卻不對,讓我頓時對他的細心程度打上問號。

這件事情讓我深深的體悟到,追求效率的前提是「品質」。當工作品質不好時,效率不僅不加分,反倒會為我們的形象扣分。追求工作的高效率背後,非常容易發生這種,快快交出成果,但是成果品質卻差強人意的狀況,與其做得快卻做不好,讓人覺得你不細心,那還不如慢慢做,然後把事情做對做好。

另一種高效率執行會有的問題則是:把事情做完,需求卻變了,我自己就曾經遇到,上週才說 A+B 的數據需求,下一週又說只需要 B 數據,A數據要拿掉的囧境。遇到這種情況,也不能完完全全說是高效率執行任務的問題,而是有時候參與數據專案時,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素導致需求持續的變動,例如說,開會的時候因為老闆沒有參與,所以一開始的需求沒有參考到老闆的意見,又或者需求單位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所以一開始提出的方向就是錯誤的方向等。

這些狀況,都會讓我們面臨任務卻變來變去,而通常愈是複雜的工作任務,就愈沒辦法追求快速的執行,因為即便快速執行完任務,到頭來可能發現事情做完了,但是需求卻也不一樣了。這種情況下,比起快速的執行任務,花一些時間了解目的、用途,召集所有會有意見的相關人一起形成共識,都會比起快速的執行並完成任務更有效益。

除了速度快,你有其他記憶點嗎?

我在工作上曾經遇過 B 和 C 兩位同事,兩位同事都是工作非常認真、也很積極爭取表現機會的優秀人才。而我在工作匯報上發現 B 和 C 兩位同有不同的工作特點。當主管交辦一個需要用數據解決的問題時,通常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例如說,營收要提升 20% 可以從哪裡開始提升?庫存太多可以從哪裡開始清庫存?這些乍看之下都是非常大的分析問題。

B 同事習慣先問為什麼要做這個分析、花大量的時間了解主管想要達到什麼目的、希望先以哪個角度來做分析,接著,不急著做報表、查詢數據,而是從各個相關單位了解現況、數據背後的代表意義、仔細的了解每份資料的維度定義跟指標計算方式,最後才提供報告給主管;而 C 同事則是習慣先找數據資料,他的優勢是總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主管回報他看到了哪些數字,拉出對應的數據報表匯報給主管。你猜猜看,是誰比較獲得老闆讚賞呢?

答案是同事 B 。雖然 B 同事每次提交報告的速度都比不上 C 同事,但是,B做的最好的是,雖然他總不會是速度最快的,但他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,讓主管覺得他多想了一步,所以主管總是會稱讚B同事,像是稱讚 B 同事提供了下一步的分析方向、分析觀點、提出了很棒的建議;相對的, C 同事雖然執行速度很快,卻從來沒有速度快這個特點而被稱讚。

其中很關鍵的因素,我覺得來自於工作效率始終有極限,意思是,當我們對工作技能熟悉到一定程度時,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其實差不多。例如說,同樣處理一份資料,頂多差個半天一天,但是只要可以在期限內完成工作,根本沒有人真的很在乎半天一天的差距。工作效率最終很難拉出你和同事間的差異,而能體現差異的,就是你能提供什麼價值,例如說,你能提供不一樣的想法、你能改善整體的流程,或是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,這些才能真正和別人拉出差異。

我們可以選擇在工作時以效率為亮點,也可以選擇雖然不是動作最快的,但卻提供最獨特價值的人。

共勉之:)

Sharon